当前位置: 首页  >  师资队伍  >  人才计划专家  >  特聘教授

周国逸

发布人: 发布日期:2024-06-12

个人简介

周国逸,男,博士,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生态与应用气象学院二级研究员国家杰青基金获得者,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客座教授、校外导师(生态学)。主要从事生态系统和生态水文研究40多年,专注于森林生态系统水碳耦合过程,致力于森林恢复(森林生态系统固碳)与水资源协调需求所涉及的机制研究。在成熟森林生态系统固碳、气候与地表覆盖对产水量影响机制等方面做出原创性贡献,阐明了珠江流域上游干早、下游洪涝的发生机理。发表 SCI论文270多篇,其中,以第一或通讯作者身份在 ScicnccNature子刊、NSRPNAS7;中文论文150多篇,专著4;论文总他引35000多次。以排名第一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一等奖3项、入选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

教育经历

11983年于中南林学院(现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获学士学位

21986年在中南林学院获硕士学位

31989年在东北林业大学获博士学位

工作履历

11990-19921月 湖南师范大学 讲师

219922-19944月 日本东京农工大学 博士后

320006-20194月 华南植物研究所副所长、华南植物园副主任、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站长

420195月至202111月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生态与应用气象学院院长

创新性学术成果

(1) 研发土壤碳计量新方法, 发现成熟森林土壤固碳及机理——颠覆经典理论, 开启全球碳汇估算新思路;提供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固碳现状及潜力基线值,为国家碳排放自主贡献提供支持。成果被ScienceNature高度评价:推动建立生态系统非平衡理论并开启全球碳汇估算新思路,引领成熟林碳汇研究,有利于天然林保护,是IPCC最需参考的文章之一。被美国林务局作为立项依据参与讨论,受邀在国际碳循环大会上作主旨报告。其方法被欧盟作为土壤碳计量标准方法。他和同事在巴黎气候会议上的发言被哥斯达黎加前总统指出为中国自主贡献提供支持。

(2) 发现气候与地表覆盖对产水量影响模式,推动生态水文学发展;为制订兼顾水资源的植被恢复方案提供依据。植被与径流关系长期争论,由此引起植被恢复对水资源消耗的担心。他证明植被增加对径流有减少、不影响和增加三种影响方式,并精确给出发生这三种方式的气候与地表覆盖参数值。代表论文在国际林联大会上以主旨报告宣读,被选为2015年中国代表性成果。主要论文均入选相应期刊的高被引文章。

(3) 基于10多个长期实验、38个永久样地30多年监测和4000个样地资料,发现常绿阔叶林正向灌丛化方向演替并阐明其受环境影响机理,为生态公益林建设指明方向。论文被 IPCC领衔科学家Betts和美国国家杰出成就奖获得者Allen教授分别在IPCC报告和美国生态学百年纪念论文中引用,被著名刊物评述和多名国内外院士引证,为生态公益林建设谏言献策。

代表性论文

1Yiping Wu, Xiaowei Yin, Guoyi Zhou*, L. Adrian Bruijnzeel, Aiguo Dai, Fan Wang, Pierre Gentine, Guangchuang Zhang, Yanni Song & Decheng Zhou. Rising rainfall intensity induces spatially divergent hydrological changes within a large river basin.Nature Communications,15,823(2024).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3-44562-8

主要奖励

(1) 1993 中国植物学会优秀青年奖

(2) 1995 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3) 1997 获中国科学院第二届十大杰出青年称号、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二等奖

(4) 1998 获广东省十大青年科技标兵称号

(5) 1999 获广州市十大杰出青年称号

(6) 2000 获广东省第一届五四青年奖章、两院优秀导师奖

(7) 2006 获广东省自然科学一等奖

(8) 2007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9) 2008 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10) 2022 2021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11) 其他,国务院特殊津贴(1995),中科院青年科学家奖二等奖(1997),广州市十大杰出青年”(1999),广东省五四青年奖章(2000),广东省省直机关岗位排头兵”(2007),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2013),广东省南粤百杰”(2013),首届CERN科技贡献奖(2014)

 

办公地点: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求新楼405

联系电话:0731-85623868

    箱:gyzhou@nuist.edu.cn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韶山南路498号
邮编:410004
电话:0731-85623482

学校公众号

学院公众号

生环院研讯